2025年9月26日上午,艺术设计学院第16期青年教师学术创新沙龙暨2025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在南岸校区智慧教育中心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经验分享”为主题,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为学院教学创新与人才培养注入新动力,吸引了众多青年教师及教育领域专家参与。环境设计系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环境设计系的何顺平进行了“校企智汇双师元宇宙创学坊”课程建设分享,视觉传达与创新设计系的李婉姗分享了《家居用品设计》课程相关经验,刘第秋分享了《数字媒体综合设计》课程相关经验。在教学经验分享环节结束后,进入了热烈的交流发言阶段。活动最后,学院党委书记朱静作了总结讲话。

此次艺术设计学院青年教师学术创新沙龙的成功举办,为学院教学创新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通过经验分享、交流讨论和总结讲话,与会教师对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未来的教学创新方向。
下午,重庆交通大学环境设计系召开新学期教研会议,围绕“人工智能 +”这一核心议题展开研讨。副院长杜涛、系主任李丽华、副系主任邓娟以及教师林江、陈子仟、杨凯凌、邱巧、吴曦、全利、何顺平、万展志等参会。

研讨会上,老师们首先研习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恒安教授所作的《工程科学拔尖创新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报告。吴教授指出,面对全球设计产业向智能化、可持续化转型的趋势,高校需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构建“设计 + 工程 + 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后,教研会开展了政治学习与课程思政专题研讨。系主任李丽华强调:“设计教育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需融入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与会教师一同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意见》。
在“人工智能 +”教育教学专题中,与会教师深入学习《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并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特点展开实践探索。会议还对近期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涵盖推免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关工作、试卷归档的自查、就业工作以及大二、大三学生学业学习等方面。
此次教研活动不仅是环境设计系应对行业变革的主动作为,更折射出中国设计教育从“手工时代”向“智能时代”的跨越。随着“AI + 设计”生态的完善,如何培养兼具技术理性与人文温度的“未来设计师”,将成为高校教育创新面临的核心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