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教学科研

“交通+艺术”设计创新学科交叉融合学术论坛暨2018届毕业设计作品展

发布日期:2018-05-30   作者:吴曦    来源:    审核:  
作者 吴曦 来源
审核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交通强国”战略目标,这意味着我国交通产业将全面转型升级,进行品质提升,也随之带来许多新的命题,而艺术创意设计和文化功能的融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各方关注与思考。

2018年5月25日,由重庆交通大学主办,马蒂亚斯国际设计学院、国际学院、艺术与工程设计中心、桥梁艺术美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承办的“交通+艺术”设计创新学科交叉融合学术论坛暨设计学院2018届毕业设计作品展隆重举行。来自交通行业、艺术创意设计界的国内外专家们,共同探讨了在“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如何开展“交通+艺术”的实践创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问题,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张尚毅担任论坛主持。

  重庆交通大学校长唐伯明主持了活动开幕式。校党委书记李天安在致辞中谈到,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交通特色为根本,大力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交通+艺术”不仅有利于学科本身的发展,更有利于满足人民对国家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的美好期待。中国公路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公路学会服务区工作会员会主任委员巨荣云在开幕式上表示,正是重庆交通大学马蒂亚斯国际设计学院以“高速公路服务区”艺术创意设计为主题的毕业设计作品展吸引了自己前来,他结合当今交通行业的新发展,鼓励未来的设计师们,将目光投向高速公路服务区,投向交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设计学院副院长曾强教授就“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交通+艺术”设计创新主题,对设计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如何做对方向、做好品质进行了具体阐述,强调美和功能的融合、实战项目教学的重要性。

巨荣云:未来已来,服务区——设计师的新舞台

“服务区品质提升才开始踏上征程,为设计师们提供了新舞台,未来大有可为。”中国公路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公路学会服务区工作会员会主任委员巨荣云,以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咖啡现象、品牌现象为起点,揭示了未来服务区品质提升的发展趋势。他谈到,“服务区+”涉及到内容与品质两个方面,这分别是有没有和好不好的问题,包括了“+服务品质”、“+旅游”、“+物流”、“+标志标识”、“+住宿”、“+汽车司机之家”、“+智慧”、“+空中应急救援”、“+人性化的服务设施”、“+新理念”、“+品牌”、“+新业态”等等。巨荣云强调,公共服务虽然要讲求标准化,但并不代表对个性的剥夺,服务区要体现当地性,具有文化特色,他希望设计师们能将目光投向服务区品质建设。

方明山:关于中国桥梁品质设计的思考

十大桥隧专家、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方明山,在回顾中国大型桥梁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对唯景观论、唯世界之最论、唯标准论、重建轻养论、唯需求论、唯悬索桥论、唯新论、排斥论、设计至上论等中国桥梁设计之怪现状予以批判,并选取国际桥梁设计中的经典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关于如何实现中国桥梁品质设计,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比如重视前期策划、指导原则把控、强化细节设计、倡导标准化设计、掌控驾驭工程平衡之艺术、发扬匠人精神等。

杨健:贵州平塘大桥景观方案研究

桥梁设计大师、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桥梁设计分院院长杨健,以在建项目——贵州平塘大桥景观方案为例,讨论了山区桥梁的景观设计。他通过对该项目前期调研、景观主题确立、以及结合地方文化符号与特色的桥塔、桥墩、立面造型、色彩、栏杆、观景平台的方案比选等全过程的详细介绍,说明了“交通+艺术”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影响作用。

陈晓虎:重庆城市轨道交通专用跨江大桥建设进展

“我们的目标是创造美好的城市空间。”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桥梁事业部总经理陈晓虎以重庆城市轨道交通专用跨江大桥为专题展开论述。在轨道交通方面,他将重庆与国内外主要城市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重庆还有较大的发展需求与空间,而建设既符合设计规范又能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专用跨江大桥是值得重视的课题。其间,他对重庆轨道三号线、六号线、环线、九号线、十号线上的跨江轨道专用桥建设做出详细介绍。

钟翔:公园城市与交通

“无创新,不设计;无设计,不城市;小设计,大精彩。”成都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钟翔从交通理念更新,时代创造机遇,天府交通之桥、道、站三个方面,立足于成都公共交通,进行了公园城市与交通的话题探讨。在成都倡导公交先行绿色出行的立体交通圈建设、融合城市特色文化与艺术的环境系统设计、智慧交通引领现代城市新蓝图的阐述基础上,他提出,“人本”是新时代交通设计理念的核心,作为交通人,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记忆。

罗亨文:高速公路服务区艺术设计与经营模式创新

贵州交通物流集团董事长罗亨文详细介绍了其对国(境内)内外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与经营的实地考察情况,并对服务区体制与机制、规划与经营、功能与特色进行分析,提出未来发展设想。他认为,高速公路服务区以往单一局限的功能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应向交通、生态、旅游、消费等复合功能型服务区转型升级,并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提供品质服务。

杜春林:桥梁VS艺术

重庆市政设计院桥梁所所长杜春林认为,桥梁与艺术融合是顺应时代的需求。他提出桥梁景观要素应包括环境融合、历史人文、艺术经典、经典力学等,通过展示重庆曾家岩大桥的设计思路、条件限度与方案比选、改进过程,探讨了桥梁与艺术融合的应用。关于未来,杜春林表示,值得期待,“交通建设的观念正在发生转变,重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也为桥梁与艺术融合提供了新的机会。”

杨航卓:交旅融合下的高速服务区的美好愿景

招商局重庆交科院景观与建筑分院院长杨航卓,对相关国家政策、行业背景等做出解读,指出高速公路服务区正处于向“服务区+”、“消费场景”的发展演进阶段。他认为,新时期服务区应从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以人为核心,分析消费场景,进而打造场所,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品与服务。通过国内外已有的探索实践例证,他提出了服务区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未来高速公路服务区,不止是能来能留的停靠点,更是想来想留的目的地。”

阎家旭:我们的故事,从驿站开始

重庆创意设计家协会主席、高戈集团董事长阎家旭,在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本质进行还原的基础上指出,古代驿站功能已被现代服务区所取代,但问题在于当今服务区物理需求大于情感需求,造成情感疏离。通过对服务区众生相及对应需求的分析,阎家旭认为情感纽带的重建是服务区品质提升和持续运营之关键,服务区功能叠加与项目投资跟进需谨慎对待,必须要对用户行为进行细致分析,“让我们从人的情感出发,回到驿站。”

盖尔哈特·马蒂亚斯:展示中国设计,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

德国卡塞尔大学终身教授、重庆交通大学马蒂亚斯国际设计学院荣誉院长盖尔哈特·马蒂亚斯,对当今中国政府及社会重视创意创新和为环境、生活质量提升的努力表示赞赏。他谈到,德国包豪斯设计体系重视功能性与质量,是当时社会发展所需,其中的很多观念今天仍值得借鉴发扬,但新的时代发展需要新的包豪斯,中国的设计师应着力于挖掘自身优秀的文化传统,展示中国设计,找到与世界沟通、传达中国声音的方式,而在此方面任重道远。马蒂亚斯教授对重庆交通大学设计专业“交通+艺术”的项目式教学大加褒扬,认为学生通过实战项目,有利于发现问题进而研究探寻,将极大地增强学习主动性。

论坛上,李天安书记、唐伯明校长、马蒂亚斯教授为巨荣云、方明山、周竹、杨健、钟芸、俞舒、钟翔、罗亨文、陈晓虎、杜春林、杨航卓、郑和平、乔守镇等13位“交通+艺术”创新教育教师团队特聘教授颁发了聘书。

另外,重庆交通大学马蒂亚斯国际设计学院2018届毕业设计作品展,自5月25日起持续一周,将展出来自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工业设计四个专业258位同学的233件作品,以“高速公路服务区”艺术创意设计为主题,涵盖了高速公路服务区整体品牌形象设计、周边地域商业产品整体品牌形象设计、服务区及产品数字媒体传播设计、桥梁景观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商业公共空间设计、智慧产品设计、服务区周边地域文化商业产品开发设计、室内外公共设施设计等九个方向。

李天安书记表示,重庆交通大学将持续推进“交通+艺术”的融合、创新与研究,进一步培养既具有工程理论知识与技能、又具备艺术审美素养的复合型交通建设人才,进一步积淀和传承交通工程艺术文化,推动交通类学科和艺术类学科的多元化发展,努力为交通强国建设、交通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