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hange交流合作

学院成功举办第十期青年教师学术创新沙龙:2022年课程思政建设总结与研讨

发布日期:2023-01-01   作者:    来源:    审核:
作者 来源
审核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及《重庆交通大学本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12月30日艺术设计学院成功举办第十期青年教师学术创新沙龙,全面总结2022年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活动由学院副院长杜涛主持,学院党委书记刘建新、副院长(主持工作)李伟湛、“双带头人”林立、各系正副主任、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负责人及团队教师参加。

  主持工作的李伟湛副院长在活动致辞中强调,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四个自信、人民美好生活、新重庆建设、设计之都等主题,理论联系实践,筑牢师生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他希望老师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知行合一”中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形成交大特色课程思政新范式。

  学院副院长杜涛全面总结了2022 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从制度实施、课程改革、队伍建设、美育劳育、基地条件、成果案例等方面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他介绍到,2022年学院深抓“六位一体”育人改革,成功立项校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及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精品项目3个。《交通景观艺术设计》教师团队荣获第四届高校混合式教学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产品设计Ⅱ》课程获批重庆市2022年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创新交通景观艺术设计,筑牢正确的艺术观、创作观》获得2022年重庆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示范案例;获批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8 个、示范案例 5 个,并编撰成册推广宣介。学院开展第 7 批、第 8 批共 12 门院级重点课程思政建设,开设了《油画艺术》《设计美学》《书法》《世界现代设计史》等特色校级人文艺术类选修课18门;设立“两路精神”专家工作室,建设美育实践基地·彭江林雕塑书画艺术工作坊、科学城校区绘画艺术工作室,新增中建五局、同泰集团、九州盛景文旅创意集团等专业实践育人基地。开展了毕业设计作品展、课程设计成果展览等交大美育品牌活动;师生作品获得第十六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第十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获奖 181 项;成功设计了菁园/雅园/慧园/知园/德园/礼园LOGO和IP。学院“经典阅读”活动参与率达到96%;第二期学院社会实践活动厚植了家国情怀,学生撰写成果报告达到86份。针对当前美育课程思政特色还不够突出、专业导师考核与课程评价机制有待健全、学生实践学习方式亟待研究等不足,他要求各系加强教学改革的组织领导,发挥好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的引领作用,扎实开展好基层教研活动,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加强师资培训交流等。

  活动聚焦2022年秋季学期院级重点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展开经验交流。

  分享研讨一:《数字媒体设计Ⅰ》课程思政改革。视觉传达系主任赵青青副教授以校级优秀课程思政案例为例,分享了《数字媒体设计Ⅰ》课程思政框架体系。通过重庆本土品牌“天府可乐”等设计实践案例,她带领学生完成了品牌设计、logo设计等系列从静态到动态的数字媒体设计表达,让同学们对中国品牌有了更加深入的文化认知。

  分享研讨二:《数字媒体与交互设计》课程思政改革。视觉传达系青年教师谭勇博士介绍了《数字媒体与交互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分享了课前导学、课中实学、课后研学三个阶段基于创意设计服务平台信息交互设计的典型案例,构建起“国家需求+行业导向+交通创新”等教学内容,突出了“为中国设计、为交通设计、为大众设计”的主题,着力培养学生国家情怀、民族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分享研讨三:《工程识图与制图》课程思政改革。环境设计系副主任邓鹃副教授谈到,《工程识图与制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从人文素养、品格培养和科学实践三个方面把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中。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构件“斗拱”的认识、梁启超的一封家书、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故事、上海养云安曼酒店设计等案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帮助学生思考理想与职业的关系以及作为21世纪设计人才应该具备的素养能力。

  分享研讨四:《材质创新与工艺研究》课程思政改革。产品设计系青年教师崔旭强调,材质工艺创新对产品设计至关重要。教学实践中,他通过木料命名、产地、质地和使用,融合地理学、生物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知识解决设计问题,以郑和下西洋等厚重的中华文化,解读了材质工艺设计的演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同学们文化自信,提升了设计思维创新能力。

  分享研讨五:《箱包结构与制版》课程思政改革。产品设计系钟扬老师从课程“师徒制”特色模式出发,言传身教克服疫情带来的线上实操课影响,充分利用线上教学优势,探索“造物感知+技艺传承+情景构建”项目式课程思政创新实践,以“国潮箱包”“包袱皮”“竹丝探索”“螺钿之美”等经典案例,强化结构创新设计、可持续设计和材料创新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思考职业规划,讲好中国故事等。

  分享研讨六:《手绘设计日记》课程思政改革。环境设计系教师刁晓峰给同学们分享自身专业经验,悉心介绍图书绘制出版的设计过程,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同学们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以“万里长城”“孔府孔庙”“莫高窟”“泉州·宋元中国海洋商贸中心”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手绘,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设计自信。

  分享研讨七:第四届全国混合式教学创新大赛经验。该大赛全国二等奖获得者、环境设计系《交通景观艺术设计》教师团队代表,杨凯凌老师分享了参赛体会和竞赛经验,并对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和学院专家教师的指导帮助表示感谢。她介绍了“全国高校教师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等重要赛事的特色优势、重难点、赛程要求等,鼓励老师们积极参加教学竞赛,面向未来人才需求,强化专业顶层设计,聚焦特色课程,挖掘课程特色,深耕课程本身,发挥团队优势,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育人效果。

  最后,学院党委书记刘建新总结发言。他谈到,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自2019年以来,在学校及教务处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经历4年、8个学期的改革探索,先后有42门课程教师参与到院级重点课程思政培育,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专业教育水平。本次遴选的试点课程具有针对性,符合设计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强化“交通+艺术”专业特色,体现了学院育人特色。大家要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规划,把改革成果转化到教材出版上、转化到案例设计上、转化到学生作品上,加快学院线上教学资源平台、网络直播间建设。关于课程思政如何设计、课题如何申报、成果如何凝练,他希望大家热爱教学、精心教学、创新教学,从“吸收教研最新成果、准确分析教学对象、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健全线上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夯实专业课程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打下坚实基础。他代表学院党政感谢老师们一年来的辛勤付出,祝愿大家新年快乐,在未来取得更大成绩。

  本次沙龙得到学院高度重视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主题鲜明、准备充分、内容详实、交流充分,达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