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院务公开

《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前沿微课讲座:聚焦数字技术赋能 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

发布日期:2025-07-10   作者:赵青青    来源:视觉传达教研室    审核:杜涛  
作者 赵青青 来源 视觉传达教研室
审核 杜涛

2025年7月7日下午,重庆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于科学城校区成功举办了“艺术+交通”学科交叉融合名师讲坛系列前沿微课活动。本次微课以“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为核心议题,特邀重庆三辰影科技技术总监、企业高级讲师张牧担任主讲《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抓住次世代模型时代脉搏》讲座,由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谭勇老师主持,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2023级专业师生共同参与学习。

张牧老师基于其在《逆水寒》《天涯明月刀》等国内头部游戏项目中的丰富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了次世代模型技术如何成为赋能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的双重载体。他指出,高精度建模、基于物理渲染(PBR)材质系统及实时动态模拟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正在深刻改变传统视觉表达的边界。讲座中,张牧老师以游戏角色服饰设计为例,深入剖析了如何将汉服形制、苏绣纹样、唐宋建筑斗拱等传统元素进行精准的数字化转译:在核心技术支撑下(如高模雕刻与材质控制),既严谨保留传统文化的核心美学与精神内涵,又成功实现历史符号向现代审美语境的创造性转化。这种“技术赋能文化”的创作逻辑,为文化遗产在当代的活化利用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新范式。

张牧老师进一步讲解次世代模型技术正推动设计思维向立体化、沉浸式和跨界应用方向深度变革。他以交通导视系统与游戏界面(UI)设计的共性需求为例,强调信息传递的高效性与沉浸式体验已成为当代设计在多领域面临的普遍性诉求。通过展示虚拟产品原型构建、城市数字孪生场景规划等案例,他详细论证了模型技术在环境设计优化、产品开发迭代及设计验证中的实际效能与应用价值,并预判元宇宙构建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工具的发展将进一步拓宽设计创新的外延与可能性。

讲座同时聚焦行业人才需求的新趋势。张牧老师着重强调“技术美术”(Technical Artist)型复合人才的稀缺性及其重要性。这类人才不仅需精通三维建模、渲染引擎等全技术流程,更需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解读能力、审美判断力以及跨学科协作思维。他勉励同学们要强化传统文化理论知识与现代三维设计技术的深度融合,要从单纯的“视觉执行者”向具备全局把控能力的“文化导演”角色转变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未来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互动积极。学生反馈普遍认为,本次微课显著拓展了专业认知边界。2023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雷宇倩表示:“讲座中技术工具链的实操逻辑展示,深化了我对‘技术必须服务于文化价值表达’这一核心理念的理解。”金柳同学则表示“技术美术人才需兼具文化解码能力与跨媒介设计能力”这一行业发展趋势深表认同,认为对自身学习规划和能力塑造具有明确指导意义。

本次前沿微课讲座是重庆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积极贯彻落实“新文科”建设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讲座通过对技术逻辑与人文内涵的双向解构与融合阐释,为设计学科在数字时代的交叉融合创新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前沿视角,有效引导师生重新审视并锚定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交汇点与发展路径。学院未来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机制,积极引入优质产业资源,不断完善跨学科育人体系,以培养更具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