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院务公开

艺术设计学院:三学期制点燃实践育人新引擎——“阶梯式”实践教学培养 锻造“设计尖兵”

发布日期:2025-07-03   作者:韩姝妍    来源:教学办    审核:朱静、杜涛  
作者 韩姝妍 来源 教学办
审核 朱静、杜涛


在重庆交通大学全面推进三学期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为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艺术设计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数智赋能、丰富实践内容三大核心举措,搭建“创新培养—素养拓展—产业实践”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探索构建贯穿大一至大三阶梯式实践教学新范式,让第三学期成为培养学生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塑造深度转型的新引擎。

 


大一:设计思维与AI 协同,夯实创新基石

2024级大一学生的实践之旅从《设计思维与方法》课程开启。该课程通过采用 “需求理解→问题定义→思维发散→原型设计→模型迭代→成果发布” 的六步教学法,为学生系统训练设计全流程能力搭建了高效平台。教学中,课程融入智能算法、人机协作等前沿案例,设置“技术伦理”模块,引导学生在模拟项目中运用 AIGC 技术完成社区公共空间设计,实现艺术审美与跨学科思维的双重培养。值得一提的是,学院还引进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楠教授主讲的国家一流本科在线开放课程《设计思维与方法》为学生打开多元化视野,助力创新思维的培养。

图1:课堂延伸至校园,将感知体验转化为设计洞察

图2:实践团队前往云阳县服务乡村振兴                             图3:师生在工作室进行设计项目探讨

大二:艺术调研与创意开发,厚植文化底蕴

2023级大二学生构建“校内项目制实训+校外调研类实训”双轨培养体系,在实践中锤炼专业技能。校内,“艺术设计学院 IP 设计”“经管学院 IP 设计”“溪畔对外视觉设计” 等真实产学研课题成为学生的 “练兵场”,在学术导师与企业导师的联合指导下,完成文化符号提炼、视觉系统构建、衍生品开发全链路设计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创作能力。

校外,师生团队走进荣昌夏布小镇、大足石刻,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历史魅力。在夏布小镇,古老的纺织技艺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手工艺的匠心传承;在大足石刻,精美的雕刻艺术为学生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这种 “内外联动” 的实践模式,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中提升设计内涵。

图4-5:师生前往荣昌区、大足区开展艺术考察

大三:产业前沿与产教融合,锻造实战本领

2022级大三学生聚焦产业前沿,通过前沿讲座、企业导师进校园,在真实场景中实现综合能力的跨越式提升。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参与D5渲染器实训,将数字孪生技术巧妙融入交通景观设计;产品设计专业学生通过 Blender 实训与 AI 辅助设计微课,对接上汽大众外饰设计经验;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则深入灯神(重庆)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开展三维可视化技术攻关与设计软件全流程应用训练,沉浸式体验技术实现、工程落地、标准交付的设计产业全流程,系统了解行业技术规范与设计交付标准。此外,“我为学院造IP”“国际大通道经济带设计”“AI产业图谱实验室文化墙设计”等6 个实战项目让学生在双导师指导下完成从调研到落地的全链条实践。

图6-9: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参与D5渲染器实训

图10-11:学生前往灯神(重庆)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开展校外实习

图12-13:重棉院院结课成果展

此外,学院还利用三学期组织学生们积极参加第十一届“中装杯” 全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第十八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同步将实训成果转化为 “中装杯” 、“3D设计”大赛方案,实现从校园设计者到产业创新者的身份破壁。

随着三学期制改革的纵深推进,艺术设计学院正在通过构建“企业导师—真实项目—前沿技术”三维实践体系,打破教室边界的教学革命,不仅锻造出“上岗即上手”的设计尖兵,更努力探索为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的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