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院务公开

艺术设计学院成功举办2024年秋季学期第四次教研活动暨课程教学创新经验分享会

发布日期:2024-12-25   作者:唐德兰    来源:教学办    审核:杜涛、朱静  
作者 唐德兰 来源 教学办
审核 杜涛、朱静

艺术设计学院于12月20日14:00在众创空间10312成功举办了2024年秋季学期第四次教研活动暨课程教学创新经验分享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经验分享与交流,加强思政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推动教学创新理念的深入传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活动由副院长杜涛主持,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和教师共同参与。

清华大学在读博士、视觉传达设计系副主任谭勇结合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示范教学团队建设经验,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评价以及教学保障的不同层面系统开展“设计+交通+交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他的分享不仅展示了如何在教学中融入多学科知识,还提出了如何通过互联网技术引发产业变革、AI课程建设中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杨先英副教授以《家居用品设计》课程中场景项目式教学应用为例,通过双线教学模式到场景项目式教学内容的展示,详细地介绍了项目式教学的具体开展情况以及学生阶段性完成的课题任务。她巧妙地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线和学习线,做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罗显怡副教授分享了《首饰综合设计》课程中实施的“一生一册”个性化教学模式,该课程结合就业市场需求,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路径,不仅关注他们的专业技能提升,更注重引导他们将个人兴趣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她还引入AIGC技术,激发了学生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勇气;朋辈教学环节则是该门课程思政融合的又一重要实践。

王成婷老师的《品牌设计应用》课程参与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项目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将思政理念贯穿于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印前印后工艺的学习与丝网印刷的实际操作,学生亲身体验了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语境下的再生与活化,培养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刘飓涛老师分享了《文化的画布:当代世界中的艺术》课程的思政经验。该课程作为学校首批立项建设的13门美育通识课程之一,采用了“通识+美育+思政”的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感受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思考能力,同时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爱国情怀。

陈子仟老师从《空间艺术创意设计》课程出发,分享了如何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体系。他强调,设计的本质在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而非仅仅停留在制图层面。通过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陈老师成功地实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万展志博士在分享中提到,“公共空间设计Ⅰ”作为环境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必修课程,承载着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使命。他强调课程注重“做事先做人”的理念渗透,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会议最后,李伟湛副院长要求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强化价值观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本次分享会的成功举办,为艺术设计学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启示。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艺术设计学院的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