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院务公开

【交通+艺术】与大师对话,共论“交通+艺术”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发布日期:2019-11-25   作者:吴曦    来源:    审核:曾强 刘建新  
作者 吴曦 来源
审核 曾强 刘建新

  新时代“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与新工科教学改革如何深入推进?“交通+艺术”学科交叉融合如何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上?包豪斯现代设计先进理念如何学习借鉴?2019年11月23日,在学校领导及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交通+艺术”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研讨会在学校南岸校区第一教学楼学生智造·众创空间举行。

  会议特邀了德国卡塞尔大学终身教授、国际设计教育家盖尔哈特·马蒂亚斯教授,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孟凡超先生作为主讲嘉宾,由重庆交通大学教务处、土木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主办,孟凡超&曾强工作室承办,教务处处长杨林教授出席,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曾强教授主持,土木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共计40余人参会。

  ◆ 设计教育大师谈包豪斯现代设计理念:关注时代、关注社会

  “包豪斯不仅仅是我工作的基础,更是我人生的基础所在。”德国卡塞尔大学终身教授马蒂亚斯,师承包豪斯学校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作为传承者,他长期以来致力于帮助中国设计教育发展,拥有丰富的设计实践与教育经验。他认为,对包豪斯设计体系的理解必须结合当时的实际,关注社会现实需求,通过设计来实现社会生活现代化、工业化、大众化的转变。包豪斯的理念之一是少即是多,将设计与艺术相结合,达成功能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共同实现,这符合现代桥梁设计越来越高的品质要求。他坦言,很多欧洲人已经承认中国桥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但在设计上却差强人意,这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科技创新层出不穷,设计师必须与时俱进。桥梁设计与工程应该重视创新创意,特别是新材料、新方法和技术,要始终注意艺术美学设计不能脱离其功能的实现。“百年前的包豪斯深深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继承的是它的理念与精神,时刻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每个新的时代都需要新的包豪斯。”

  谈到包豪斯设计教育,马蒂亚斯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强调要使学生回到婴儿般的本原,激发其创造力。教师应多关爱学生,尊重每个独立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成长,而不是一味灌输知识。他进一步指出,中国拥有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中欧文化差异大,中国不必模仿照搬外国设计,应树立文化自信。“培养理解本土文化、具有创新能力的设计师,向世界展示优秀的中国设计。始终记住,设计不是为设计师,设计是为社会服务。”

  ◆ 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谈“交通+艺术”:复合型人才是关键
  “‘交通+艺术’是中国现在交通行业及公路、桥梁建设等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不可缺失的方向之一。它不是做简单加减法,而是二者融为一体,因此既懂交通又懂艺术的复合型人才是必然需求。”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先生认为,重庆交通大学对于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的意识与行动走在了全国前列。他以西方大学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对工业革命的影响作用为例,认为今天“交通+艺术”学科创新发展、复合型人才培养就是在为未来交通强国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交通领域的桥梁、公路、服务区、环境等方面可以与艺术设计领域的多个方面结合,派生出丰富多样的学科发展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此外,孟凡超先生回顾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桥梁设计风格特点,认为现代桥梁设计必须将艺术融入功能之中,简约而不简单,在赢得专业精英认同的同时,也要注重获取广大民众的支持。

  关于桥梁设计,孟凡超先生强调:设计要引领高水平创新,要有舍我其谁的气魄;设计要引领高质量发展,在通用设计、标准设计领域,使广大工程项目能共享先进资源;设计需彰显创意创新,标志性设计作品要有震撼性、激励性、持续性、文化性;设计要贯彻工业化理念,包括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等。
  ◆ 双一流学科专业内涵建设 构建“交通+艺术”教育生态环境
  接着孟凡超先生关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话题,在新时代“双一流”学科专业内涵建设的背景下,重庆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杨林教授强调,“交通+艺术”复合型人才培养不能停留于理念,更应有落脚之处。他认为,应进一步打开视野,艺术设计的介入不仅考虑“硬交通”即交通设施领域,也要考虑“软交通”即整个交通系统,比如文化文明、行为引导等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该考虑构建一个开放的、个性化的、协作的、不断进阶的,与创新创意甚至创业相融合的教育生态环境,着眼于学生可持续的能力发展。这个教育生态环境营造的落脚点首先在课程上,更重要是在项目上,将核心课程转换成CDIO项目,涉及构思、设计、执行、评价等关键环节,可以教改实验班为试点进行探索。“对于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我们需要突破传统,重塑教学生态,需要教师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转变和设计界、工程界大师以及企业经验的融入。”

  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曾强教授结合与国内外设计团队在桥梁设计项目的竞争实践谈到,包豪斯的理念、精神以及核心设计体系对于当今中国桥梁设计来说非常重要,同时我们要探索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好诸如桥梁艺术美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孟凡超&曾强工作室等科创平台,为本土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成为未来中国桥梁设计乃至交通建设的领军人才。

  土木工程学院邹毅松教授、艺术设计学院李强副院长、林立助理、李伟湛教授、以及各专业负责人、学生代表纷纷发言,与大师交流,并结合“交通+艺术”新工科统合设计实验班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改革、“包豪斯现代设计与桥梁艺术”金课建设等方面探讨了相关问题。

  ◆新时代呼唤新设计新风格,需要科技与文化的相互融合
  研讨会凝聚共识,在热烈的氛围中持续近三个半小时。大家近距离聆听大师教诲,深深感受到孟凡超大师身上执着的爱桥之情、母校情节和浓浓的家国情怀。在渝期间,孟总还为师生作专题报告《新时代交通强国战略——桥梁工程与文化建设》,亲自指导团队桥梁设计方案并率队路演。大家也对马蒂亚斯先生不为名利,坚持每年不远万里来渝指导学校设计艺术教育,深表敬佩和感谢。

  大家一致认为,做难事是最有效的耕耘,干事创业需要一股拼搏和奉献精神!我们要让艺术设计服务生活,引领生活,把美学精神传达出去,把中国优秀传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落实到桥梁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艺术设计之中, 在业界树立标杆,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优秀设计作品,呈现在世桥大赛、茅桥大赛、全国美展上,为老百姓美好生活服务。展望未来, 我们应该有信心,只要方向正确离成功就不远了。今天的“桥梁+艺术”、“服务区+艺术”、“公路+艺术”,将来可以拓展到“市政+艺术”、“城乡+艺术”、“交旅+艺术”、“智能+艺术”等等。在孟总、老马等一大批国内外顶级大师的帮助下,我们的“交通+艺术”一定会落地生根,让艺术大众化,让设计更好地助推交通强国,更好地服务社会生活,这是学校新时代设计艺术教育的使命和担当!